从事减速机(齿轮箱)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航天的要求做产品”,在浙江通力重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内,这一标语醒目地贴着。作为一家精耕减速机行业27年的制造型企业,通力只做好一件事——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智能制造时代呼啸而来,近几年,身为传统制造企业的通力,持续不断用“智造”武装企业,努力再辟蹊径,实现企业发展的再升级。
技改助力企业逆势上涨
通力的主导产品是通用减速机和重载齿轮箱。这类产品适用于动力设备的调速环节,广泛运用于钢铁冶金、煤矿、电力、水泥、石油化工、筑路、环保、制药、起重运输等各大产业。通力先后为上海宝钢、鞍钢、江南造船、振华港机、胜利油田、京沪高铁、京广高铁、青藏铁路、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设备等国内大型工业企业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提供高性能的配套减速机,并出口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16年实现销售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30%。
两年前,因为钢材价格上涨和同行恶性竞争,行业发展遇到瓶颈。“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我们更是要潜心修炼好内功,才能蓄势待发,抢抓下一轮机遇”,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董事长项建忠领导企业在装备改造、工艺提升、技术升级等硬件建设上不遗余力。
在通力员工看来,项建忠投资技改,从来都是“花钱不眨眼”。通力先后从瑞士、德国、美国引进了300多套先进的齿轮加工和检测设备,一些设备加工和检测的精度堪比国家级检测中心标准,一些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事实证明,项建忠在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方面的坚持,回报显著。“技改让我们在产值实现提升的同时,人力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公司员工最多时有580人,现在400来人就能完成比之前更大的工作量”,通力行政副总杨伟介绍。
今年初,通力刚刚搬进了占地100亩的新厂房——通力科技产业园。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已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彻底摆脱了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局面,一枝独秀地实现逆势上涨。
研发促进产品优化升级
“春晚舞台的升降台功能,就利用了我们通力的产品。如果质量不过关,那可是要在全世界面前出洋相的。”通力总经理助理项纯坚说。
一切的投入是为了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目前,通力每年的研发费用不少于产值的4.7%,保证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企业研究院每年都开发不少于5项科技新产品,且每年都有不少于2项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在通力,研发人员不仅探索新产品的开发,还专注于对现有产品的优化改造。从产品本身到加工工序,技术人员着力于优化设计,力求保证质量的同时,能节省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近年来,通力自主开发了6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主持和参与了四项“中国齿轮行业中小功率工业通用减速箱”行业标准的制定。2015年4月,国家工信部发布了由通力负责和参与起草的“JP型行星齿轮减速器、HP型行星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三项机械行业标准。2016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由通力参与起草的“XP型行星齿轮减速器”国家标准。
通力对产品的执着,还体现在其售后服务上。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为其编织了一张完善的售后网络体系,确保省内24小时到达售后服务现场,省外48小时内到达。即便是零投诉的客户,每年通力也会派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走访,了解客户的使用体验和需求。针对大客户,通力更是主动提供增值服务,每年对大客户的重要项目增值服务不少于20项。
创新写入企业文化基因
今年6月,身兼瑞安市工商联主席的项建忠,和瑞安市50多名企业家一起在浙大上了五天课。近年来,外出考察、学习已经成为了项建忠的日常功课。
每次回来,项建忠都会组织员工开专题研讨会,将参观考察的心得与员工们沟通分享,将好的技术方法贯彻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公司的“U型岛”工作台,就是项建忠在德国考察时学来的经验。U型工作台让员工在装配环节,节省体力,提高效率,装配能力能达到以往的3倍。
欧洲的工业4.0考察之旅,让项建忠感触良多:“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走附加值高、差异化的生产路子。”
为此,近几年,通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从生产小型减速机到大型减速机,已经尝到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甜头。“10年前的低端产品卖1.5万元/吨,现在的产品精度提高,产生的噪音低,传递的效率高,目前最新的减速机产品销售价格已经达到七八万元/吨。”
创新的基因可谓自上而下地深植进企业的内部。通力每年会拿出30万的奖金,专门奖励对公司发展提出合理化、创新性建议的员工,来鼓励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勤思考、多动脑。多年来,由员工的建议有效转化,并运用于实践的案例,成为了通力发展的一大助力。